首页 > 文院快讯

云顶集团3118acm院长毛正天、教授厉向君等出席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1-11-01 来源:云顶集团3118acm融媒体 作者:云顶集团3118acm新媒体 供图:云顶集团3118acm新媒体 编辑:云顶集团3118acm融媒体 浏览:

10月30-31日,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和西华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汉语应用写作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成都召开,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华大学等近百所高校100余位应用写作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云顶集团3118acm院长毛正天、教授厉向君等应邀出席会议。

厉向君教授以《“你浓我浓”,比翼连枝--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的应用文文种例举略述》为论题进行学术发言,他从书信、日记、演讲稿、传记等十一个方面来论述应用写作与文学作品是密不可分。厉向君教授表示作家以书信形式进行创作可以增加文章真实性,并列举郁达夫的《迟桂花》来论证生活和艺术的真实性达到一个融合。他认为有些日记则带有文学色彩,完全可以当作散文来读。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此外,厉向君教授还从创作者写自传与他传、徐志摩的《落叶·序》中有一半是演讲稿以及耿龙祥小说《入党》中的通知为例来说明自传、演讲稿、通知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厉向君教授表示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两者密不可分,重视文学写作里的应用文文种的运用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一种重要能力。

毛正天院长作为国际汉语写作学会副会长主持了开幕式。

在学术讨论阶段,冉小平教授的《大写作与应用写作语言研究》学术论文,从写作与人的关系高度揭示写作之大,并要求在大写作视野下研究应用写作语言。她认为,语言表达本质上是作为人的属性的体现,人和动物的最初的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能语言表达,因此写作之大,我写故我在,大自原初,大致终极。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形态是为了适应和推进人的生活活动,对接人的精神的审美需要和实用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审美写作和实用写作两个向度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般的研究就此区隔,在发达的文学语言符号系统面前,忽视了实用写作语言本质上的追求,在特质上做简单规定,而实际上在语言文法根层相通,有界而无界。实用写作语言在一般意义上的明确、简洁、硬化基础上依然要对语言的模糊、丰沛意量和软文这些似乎是文学语言独有特征的追求,正是这种辩证融合,实现了应用文写作语言的具有大写作性的特质。

在闭幕式上,毛正天副会长以《创新、究实、求深:应用写作研究的时代回响》为题做了大会学术观察报告,全面分析了本次学术论坛的学术特点、成果价值,并高屋建瓴指出学术研究方向,指出,“学科建设是一场长期的前行,是一项永远需要加固增进的工程,现正面临学科建设赛跑,新文科已成为学科建设的新时代特征,新文科恰恰扣合了写作学科的综合多元的特殊品性,有胜过其他任何学科的学科通约性,正可以好风借力,大展身手。学会应该抓住机会,调动海内外汉语应用写作研究者的智慧与激情,建立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围绕应用写作,做大写作,为建设科学博大的应用写作学科努力!”

研讨会还进行了学术评奖,我院厉向君教授、冉小平教授提交的论文获得了大会优秀论文奖。我院写作教研室教师参加了线上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在新文科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30余人(线下线上),线上观摩近千人次,交流了学术成果,凝聚了新的研究方向,激发了海内外汉语应用写作研究界的热情,对推进学科学术研究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