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院快讯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国胜先生莅临我院讲学

时间:2019-04-24 来源: 作者: 供图: 编辑: 浏览:

2019年4月19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在图书馆102作了题为《同义形式的辨察与运用》的学术报告,这是我院南山学术讲坛的第十一讲。报告会由毛正天院长主持,云顶集团3118acm的两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汪教授主要从同义形式的辨察、同义形式的范围和同义形式的运用三个方面对汉语的同义形式进行了讲解。每一部分又列举了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例证,如在《同义形式的辨察》这一节里汪教授精心挑选了“生前、死前”,“x里、x中”,“桃符万户更新、桃符万象更新”,“百般无奈、万般无奈”四组同义形式,对每一组又都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比如“手里、手中”这一组同义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并经常运用,可是在等同义、指代义、划界义三种意义上,只适合于用“里”,不适合或不怎么适合用“中”,因此我们说“私下里”,却不说“私下中”;另一方面,在活动义、状态义、无限义三种意义上,一般只适合于用“中”,不适合或不怎么适合用“里”,所以我们会说“空中”,而“空里”的说法却几乎见不到。汪教授的观察洞烛幽微,讲解幽默风趣,整场讲座笑声不断。报告结束后,汪教授还回答了部分师生的提问,最终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讲座。

汪国胜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语学报》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和汉语方言,也研究汉语修辞和语言教育问题。先后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1项、国家语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攻关项目2项,出版《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语言教育论》等著作10多部(含主编),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供稿供图:于彦磊